四季之美

10月23日是秋季最后一场霜冻。叶色晚了,美味的柿子化成了霜。随着昼夜温差的变化,树枝变红,叶子迎着秋风,为寒冷的冬天做好准备。每年10月23日或24日,当太阳到达东经210度时,地球上就会出现霜冻。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向南移动,夜晚变长,白天变短。古人云:“山清水清,夜有霜,有的树深红淡黄”。如今,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让中华大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秋天景象。沿 G331 公路行驶。 G331线最近开通,现已向旅游开放。吉林段,一条长长的卡特拉,被无边的群山包围。道路两旁的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g 彩色画册。红、黄、绿、紫、棕等颜色相互交织,逐渐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在东部吉林省珲春市,“五华山”处处可见鲜艳的色彩。吉安市的五桂峰就像一朵云,笼罩着整个山野。枫叶的红色越来越深,山谷和瀑布在秋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照片拍摄于10月17日,吉林省吉林市文峰国家森林公园。新华社记者孙鹏程将目光聚焦在祖国西南部的云南省。立体的气候使高原的秋天显得格外特别。清晨的白霜轻轻地洒在草原和松林上,远处的山被染上了染料,牦牛悠闲地走在黄色的草原上。在昆之滨明代的滇池,红嘴鸥的“先锋队”从西伯利亚遥远的地方翻山越岭,随着霜冻的韵律及时抵达。 “秋天,风冷,天气凉爽,草木摇曳,露水变成霜。”霜冻发生时,冷空气进入增多,昼夜温差增大。白天阳光温暖,但到了晚上,地表热量迅速消散,气温可能降至冰点以下。这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冰针或冰花,我们称之为“霜”。霜来了,草木呼吸,虫兽躲藏在洞里,世界变得喧闹。古人将十五天的霜季分为三个时期。在第一季中,豺狼是一种动物。宰杀期,第二个时期是植被变黄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蜇虫爬下的时期。这反映了德我们的祖先对万物的观察和天地的运动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已完成,人们一年来的努力也有了成果。在吉林省四平市,粮食主产区正忙着包装发运品牌大米、玉米发往全国各地,迎接今年的丰收。 “如果我们把地上所有的稻草都清除掉,明年的昆虫和疾病就会减少。”玉米地里的秸秆堆成捆,用作牲畜和鸡粪的发酵材料,为新的一年准备土壤。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的梯田上,一波又一波的金色稻米正在逐渐消失,散落的稻株是村民蹲伏挥舞镰刀耕种的痕迹。田野里,镰刀扫过稻穗的声音、农民的欢叫声、竹篮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听着歌声。的收获。 10月21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区福贡县皮合奴乡老屋灯村村民正在晾晒玉米。新华社记者胡玲兰拍照。人非常重要。根据霜降的方式,秋季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春季的最后一次霜称为“终霜”。赏菊、登山、扫墓等民俗在一些地区盛行。霜冻既是收获的结束,也是冬季储藏的开始。万物都在默默地调整着生命的节奏,天地也在默默地储存着能量。从这一刻起,人们对冬天的想象生根发芽。协调人:孙中山 记者:孙鹏程、胡令兰、王帆 新华社、新华社吉林分社、新华社云南分社联合出品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